12月22日下午,“引领变革|金融·文创产业力量之新崛起”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文创同学会、金融家同学会2024年度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特邀文创领域和投资界行业精英、产业界代表,就如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环境,如何应对行业变化与挑战,怎样加快推动产业新崛起等多元角度展开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征,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执行秘书长刘莉,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金融家同学会会长杨德红,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彪,校友会副会长、文创同学会会长杨文红等出席论坛。现场近250位各界校友参加,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2万人次。
许征代表母校致辞。她首先对两个同学会过往一年的工作表示肯定,并介绍了母校近年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母校复旦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科研创新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方面的显著成就。她强调,从现在起到2035年是母校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迈上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重要历史时期,非常期待校友们与母校、与校友总会、与各兄弟校友会的密切联动,深化探索高质量发展校友工作,高水平促进母校与校友双向奔赴、共同成长。最后,她向各位校友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明年返校共庆母校120周年盛典。
杨德红代表金融家同学会致欢迎辞,他表示复旦在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持续创造卓越,给同学会发展带来巨大鼓励和促进。同时,他提出同学会要发挥实效,打破边界、整合资源、提质增效,打造品牌活动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与学校进一步双向奔赴。他期待与文创同学会合作的本次论坛能通过多角度的探讨,碰撞出新观点、新思考,共同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杨文红代表文创同学会致欢迎辞,她介绍刚进行了换届会议,三年来同学会以”融合、发展、创作、共赢“为目标,坚持开展月度分享会、走进文化现场、走访校友企业等实际举措,为校友在身心和工作两方面予以赋能。随后,她从三个方面谈到和金融携手举办年度论坛的缘起,各行各业都迎来新变革,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协作探讨两大行业可能产生的交集和碰撞,展望未来产业新趋势、新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中平资本总裁吴斌就“AI赋能 新质发展——我们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分享。他首先对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作梳理,他提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新变化,并从模型端、端侧、基础层、能源端四个方面通过具体案例展开说明。随后,他从政策、质量、数量三方面对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发展作了梳理和比较,并重点例举美国七家头部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他表示,对于人工智能产业需要耐心资本,并就如何做到耐心资本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分别是:向优秀产业资本汲取经验;资本结构优化以及做好赋能资本。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他例举了八大主要行业的应用并对行业场景再做拆分,并强调未来AI将在更多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新质发展。他总结,面对当下的经济环境,企业家精神是AI时代最可贵的财富。
华美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兼华美银行(中国)行长傅怡娜就“守文化初心 架金融之桥——华美银行助力大文娱企业行稳致远”做主旨演讲。她重点介绍了银行如何助力文娱产业,从电影、长视频、微短剧三个板块谈投资逻辑和金融支持手段,并延伸到整个文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和服务。她提出,华美银行摸索出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评估方法,跳出传统银行“低价竞争”的模式,依据“战略钟”模型,选择了差异化战略来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及针对“轻资产”的文化企业设计一整套对应的风险关注点和分析体系等。随后就助力大文娱企业出海,她提到了相应的金融方案和具体案例,并表示银行作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板块,将持续发挥优势融入产业发展新格局,更好地为产业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邵宇以“放手一搏:2025宏观展望”为题作主旨演讲。首先他介绍了国内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两大约束: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二是碳排放的限制。他通过具体图表分析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之后的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他表示,未来发展的引擎在于新质生产力,并指出创造新质生产力需要的四个核心构建以及相应的结构支撑。他强调,应借助我国巨大的市场锤炼核心竞争力和优质产品,使得一批最有价值的企业和新质生产力企业也将脱颖而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获得新一轮成功。
SMG旗下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马晨骋作主题为“创新演艺场景提质城市空间——浅谈创新演艺场景的价值和合作空间”的演讲。他通过例举沉浸式演艺、游戏+演艺等多个创新案例,包括《不眠之夜》、《英雄联盟:双城之战》、CANDOR剧场酒廊等分享线下演出如何在内容创作、经营结构和产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发展。他强调,线下演艺产业的革新应当聚焦于创作力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以及打造独特的“唯一性”创新点。他表示,演艺结合零售是未来重点方向,并以“张园演艺中心”为例提出在产业模型方面,线下演艺正在朝着打造生活方式的方向进发,将沉浸式演艺内容和场景式体验零售结合,为都市消费者打造一个新的消费目的地,创造新的文旅商综合体IP。
圆桌讨论环节特邀金融家同学会联席秘书长姚福利担任嘉宾主持,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总裁王力为,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CMC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琳,上海瑞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昕,上海新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徐达内作为圆桌嘉宾,共同围绕产业变化与挑战展开多维度探讨。
徐达内表示,就当下泛文化领域观察到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短视频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加入创作者大军,全民创作的趋势已然明显,内容营销趋势由“达人营销”向“创作者营销”演变;另一方面,AI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创作者营销的趋势,包括应用AI写脚本、出视频,AI的进步也为舆情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分析和预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趋势和情绪等。就未来文化企业的发展,他建议,一方面善用AI赋能,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在出海方面做有益的尝试。
王力为首先从三个方面谈对影视行业近年发展的观察,一是电影行业的突然垮塌;二是微短剧的井喷;三是AI发展对行业的赋能。就微短剧对当下影视市场的影响,他表示,冗余时间在手机时代势必会被挤压,短视频和短剧挤压了长视频的泡沫部分。他强调,对于一家内容公司而言,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下,面对怎样的时代特征,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好。随后,就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未来发展,他表示,当下要客观看待文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不同环节中的容错能力,需要看到长期性和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他强调,文化产业有着赋能和整合的能力优势,结合好商业嫁接,也会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对市场的驱动力。
杨宇东就当前产业发展的变化和变革提出三个方面:一、经济是影响产业发展和变化的底层基础设施,经济的变化影响文化消费的升级和迭代。他指出,在消费经济的变化中结构是很重要的问题,其中文化消费一定是结构当中的一个增长点和亮点;二、技术对于文化消费产生的影响;三、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变化,他指出,对受众心理的研究也是当下文化消费变化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他提出回到产业本身,从结构当中找到微观层面的需求和亮点并从中找到的商业机会。就融资对赌困局,他建议发展耐心资本、拥抱新质生产力。他提出,未来金融投资需要作出创新,不局限于单一赛道,而是可以选择文化+其他行业打包产品,这也会成为文化产业一个很好的时代和机会。
张琳谈到,存量时代,电影、电视剧和传统内容行业也进入平台期或者下降周期,资本平台持续关注优质内容的同时,也更多关注到新型的内容品类,包括短视频、微短剧等,用户时间和预算的转移也代表着新兴市场的机会。她又谈到,作为投资机构一方面关注到新型市场中传统从业者的新团队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更多关注到出海平台的孵化,投资方式较于传统会更多元化。就文化产业未来投资方向,她谈到不会选择单一赛道,在GDP的三架马车,出口和投资不确定的时候,消费是增长的最大拉动因素,以深耕文化+消费行业为例,她提出三个重点,分别是:看懂大文娱和消费科技结合的机会、提高资金使用率以及多元化的退出。
王昕从对演艺市场的观察展开,他介绍近年演艺行业市场在持续正增长,包括演唱会、巡演、沉浸式演绎等都在发力,其中演出体量、收入、演出数量都会增加。他提出,沉浸式、体验式的娱乐方式会在未来十年成为主流,包括电影也会成为好的内容载体,其中提供情绪价值也是驱动演艺市场平稳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他表示,政府引导资金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间周期较长,建议依托某一行业做小型专项基金,并提出对于文化+产业未来的投资方式,并购和回购会是主流。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顺利落下帷幕。论坛由文创同学会副秘书长吴霄峰担任嘉宾主持。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