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法学院硕士王军旗:—把小事做好极为重要

2025-01-03|校友走访


06级法学院硕士王军旗:把小事做好极为重要

文章来源:2024年暑假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2021级法学院硕士生王英卜

 


王军旗:复旦大学2006级法律硕士,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会副会长


 1.
如何看待法律学生实习无用论
当下许多学生认为实习的收获很有限,需要处理许多杂务工作,能够得到的专业锻炼很少,而且不少律所,即使长期实习,可能也没有留用机会。
对此,王军旗学长回应,实习问题需要考虑到实习生的诉求和律所的诉求如何找到交集。就实习生而言,实习的主要目的可能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实务锤炼,第二是提前获得正式工作机会;就律所而言,第一是希望实习生能够对日常工作有一些实质性帮助,第二是提前发现和储备人才。当然,提供实习机会也是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要实现各方的目标,取决于各方的真实意愿以及磨合效果,需要实事求是看待,也需要自始至终进行坦诚交流。
目前职场形势在发生一些变化,实习效果与各家律所的管理模式、业务情况、带教团队以及同学们的专长能力是否匹配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市场供求关系仍然是根本因素。实习生一方面要有愿意努力和虚心学习的心态,有可以胜任实习工作的基本能力;另外一方面要看律所的实际需求,在实习面试时,建议实事求是讨论这些问题,方便双方进行实质性判断。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不合适就不要勉强。
法律是门实践性学科,学长仍然建议学习法律的同学不要局限于纸面知识,要适时适当走出去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发现书本和实际的区别,成长为有用之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实习经历只作为镀金用,既然实习,就要投入,要对自己有要求。学长提及自己在美国交流时,曾经被分配和JD同学们一起做团队作业,他发现很多同学写出来的法律文件逻辑严谨、文字精炼,已经基本具备初级律师的水平。交流中,有一位同学提及,他们实习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律师自我要求。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认真对待实习、真正投入到实习工作之中,对于实习生和律所的互动无疑效果最佳。

 2.
招聘律师最看重什么特质
首先,也是学长最看重的一点,就是有把小事做好的习惯与心态,把小事做好不仅是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人生愉悦的重要源泉。我们日常碰到最多的其实都是小事,小事做好了会持续有成就感。而小事做不好注定做不成大事,因为所有大事的完成,都是靠在日常小事完成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技巧作为支撑的,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
其次是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就如同根基不牢,其上建立的大厦也容易崩塌。
再次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洞察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律师是否能够胜任工作越来越取决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再多的证书并不一定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还有是同理心,实习生、合伙人或其他团队成员要相互理解,互相赋能、互相成就。没有完美的老板,也没有完美的员工,一个老板必然有缺点也有优点,只要他的优点大于缺点,有所成就,就是有学习价值的。实习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不能苛求老板每一点都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最后,对于加班问题,学长个人立场是不鼓励常态化加班,生活、工作要有协同性。当然,职场新人需要尽快学习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工作成果。

 3.
如何看待当下年轻人觉得努力没有用、不如躺平的想法
不可否认,当下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较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如今收到的实习简历越来越优秀,为了争取一个实习机会就已经竞争无比激烈,更不必说正式的留用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当放弃努力,不拼搏和尝试只会留下遗憾。放眼长远,法治必然是社会进步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法律毕业生不可缺少,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什么是躺平,学长认为应该是没有准确定义的,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只是即便姿势各异,但任何一个人长期躺平必然是不舒服的。同学们需要不断反思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贡献。
可能有同学认为即使再努力,上升的渠道和路径也越来越少,还不如躺平。虽然这番言论可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有一个道理应该永远都是对的;努力了不一定会有成果,但不努力是肯定没有成果的。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假以时日,定有成果。任何时代的职场都难以一帆风顺,挫折本身也是个人进步的必要经历。

 4.
如何看待从事法律之外的工作
就业问题需要回到职场本身的逻辑下进行考虑,比如供需关系、匹配程度等,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法学毕业生,不管是在法律界工作,还是选择跨界工作,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适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实践中,法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有建树。无论最终在哪个行业,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打造自己的优势,做有成长性的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