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北京校友会秘书处探望院士学长

2020-10-28|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国庆、中秋、重阳节相继到来,新冠疫情也有所缓解,上医北京校友会秘书处同仁探望了几位院士,已至耄耋之年的几位院士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到来非常高兴,大家也为学长们送上母校和校友们的深切问候!



看望盛志勇院士

2020年10月13日,301医院刚刚开放探视,华伟会长在手术、门诊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领秘书处同仁看望了盛志勇院士。盛老今年整100岁,中风后四年了,状态很稳定,仔细端详,盛老红光满面,比去年重阳节前还胖了些!盛老7月1日寿诞之日正值北京疫情第二波高峰,白永怿校友代表校友会单独看望了盛老,这一次终于解禁,盛老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人探望,他特别高兴,言谈之间多次露出开心的笑容。故人旧事盛老还都记得,我们提到跟他同龄的张金哲院士,盛老频频微笑点头。

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华伟会长的生日,他说这个生日有意义,沾了百岁老学长的仙气,必然会福寿绵绵。

盛志勇,1920年生人,浙江德清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数十年,为我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邢台、唐山大地震等事故中的救伤工作,2015年95岁高龄还参与天津塘沽爆炸事故的救伤工作。解放军总医院第三O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及Burns杂志编委。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看望韩济生院士

2020年9月27日,秘书处首先探望了韩济生院士,韩老今年92岁了,依然整洁帅气,风度翩翩,只是比去年清瘦了一些,夫人朱秀媛,也是我们的学长,去年中风了,韩老悉心照顾朱老师,非常辛苦,他说,你们来看我特别高兴,与校友们聊聊也能够舒缓一下照顾病人劳累的心身。

韩老目前依然在工作,正在主编第四版神经生物学,韩老告诉我们,之前三版也都是他主编,第四版想退休了,可是无人接棒,迟迟没有出版,无奈最后还是自己接手。可见韩老依然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的泰斗,后辈望其项背,依然需要韩老扛起军旗。

韩老跟我们谈起上医往事,当年他同时考取了上医、上交大和浙大,出于省钱考虑,家里让他去上交大,学制短学费低,但是自己一心一意想学医,于是赖在上医一年,期间努力学习,终于在学年末考入前四名,拿到了上医的奖学金,不用家里供养,如愿留在了上医。

韩老这届24位同学,出了四位院士,这是上医人引以为傲的传奇,韩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班还有个同学叫钱振超,与韩老一同分配到大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韩老师说钱振超聪明、和善,钻研精神比自己强许多,若一直在大连,一定能当选为院士,只是钱振超时运不济,后来被下放到贵州遵义,等再调回大连,便伤了元气。听韩老讲这个故事,感觉真是遗憾,不然他们班会出五个院士!上医竟有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班级,多么令人骄傲!

韩老师特意赠送我们校友会一本书,是他90岁时北医的学生为他编写的,由他和他团队的许多小故事组成的传记,韩老师在北医教书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传记最后收录了韩老师在北医带过的一百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名单,硕士都没有收录,因为实在太多了。

韩济生,生于1928年7月,神经生理学家。浙江萧山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从1965年开始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发现不同频率电针可激活不同种类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肽(脑啡肽、强啡肽等),研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效。进一步发现,脑内还存在对抗吗啡的肽类物质(抗阿片肽CCK),阿片肽和抗阿片肽两者的相对强度决定了针刺镇痛作用的有效性。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1987-2000)及重点基金(2003-08),兼任哈佛大学精神病学科兼职教授。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主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名誉主编,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第249技术委员会项目领导人,负责制定电针仪国际标准。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看望张金哲院士

2020年10月14日,我们再次看望了张金哲院士,张老和盛老均生于1920年,前不久也刚过百岁生日,特别厉害的是,他还能工作,张老除了有些耳聋,身体状况良好,在疫情前,他每天上午都来医院上班,除了查房,每周还出两次专家门诊,只是从疫情风起后,儿童医院为了保护院士,不再让张老出门诊,并且每周只让他来医院上一个半天班。张老跟我们谈起这事似乎还“颇有意见”。

张老跟盛志勇学长同年入学,但是却是盛老的学生,张老解答了我们的疑惑,原来,张老本是协和8年制的学生,1942年,为躲避日寇侵略,协和关张,张老只好到上医读后三年,这时,上医五年制毕业留校任教的盛志勇就成为张金哲的老师。

张老继续说,当时,上医都用英文教学,同学老师之间沟通也都用英文,所以三年下来,张老没能学会上海话,那时,国语并不普及,导致他看病时与上海本地的病人沟通十分困难。1945年,上医三年学习结束,刚好抗战胜利,于是张老再次回到北平就职中央医院(人民医院前身)。

张老感慨老了,京剧唱不动了,当年张老任北医系统京剧社社长长达十年,甚至借调到新组建的儿童医院好长时间,依然没有卸任社长职务。张老真是多才多艺!

张金哲,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起任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哲教授在小儿感染、创伤、急腹症方面有很高造诣。学术论文达150篇以上,主编和参加编写各类大型医学著作20余本,为亚洲小儿外科学会执行理事,美国《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顾问,还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复旦北京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