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携手共进丨“资深”校友导师说经验

2020-11-04|院系校友组织新闻

校友导师计划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期。“分享、激励、引领”是这一计划的主旋律。校友导师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交流互动,与学生分享职场经验和人生感悟,指导学生的成长和生涯发展。第十四期校友导师计划即将正式开启,我们邀请了其中的三位校友导师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以及给新导师的建议。


张印君

 2003级复旦-港大IMBA校友


张印君校友认为成为校友导师可谓是“回归初心”,毕业后留校工作的经历,让转行进入金融行业的印君校友,一直保持着对校园、对老师这份职业的景仰敬慕之情。从管院毕业之后,印君校友积极参加管院的各项活动和学习讲座,与管院保持着紧密联系,在被询问能否在第一期校友导师计划中担任导师时,果断应允。


通过学生和导师互选机制,印君校友为自己的团队挑选具有不同特质的成员:包括男生和女生、上海本地学生和外地考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印君校友分享去年一期的学生中包括了来自新疆的维族同学阿拉帕提•尔肯,蒙古族同学斯琴塔娜,唯一一位汉族同学陆子宽,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因为疫情原因大家都还没有复工复学,所以我们进行了首次视频连线交流,向他们问候五四青年节快乐,一起讨论交流了对当时疫情的看法,同时对网络学习、返校要求和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印君校友为所有的学员组建了一个团队微信群,群名叫做“亦师亦友”。随着校友导师项目十多年来的延续,学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作为导师的张印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学弟学妹从青涩的“校园新生”,到满怀梦想的“职场新人”,再到不同领域的出类拔萃者。在各自成长的路上,大家一起交流,互相鼓励,印君校友也表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收获了宝贵的个人成长,“金融这一行需要敏锐地感受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行业变化,需要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和每届新同学们的深度交流都给了我不断刷新自己的机会,觉得自己还有太多新鲜的事物要去探索和学习。”这也印证了“亦师亦友”的名字。


作为导师项目的元老印君校友说到,“既然选择做了,就要专注和坚守”。在连续担任校友导师14个年头里,张印君每一届都陪伴着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共同成长,从未缺席。


邵奇明

2004级复旦MBA校友


邵奇明校友工作九年重返校园,在复旦管院实现了工作城市的转移,人生的再定位。管理学院给予了邵奇明校友再启航的信心、勇气和动力。如今,成为校友导师的他能够为师弟师妹们做一些事情,分享一些职业经验,反哺母校。


邵奇明校友是一个徒步登山爱好者,他认为户外运动是一个锻炼人意志,陶冶人情操的项目。他的爱好也影响到了他所辅导的学生,“16年MBA班的罗源,从一个户外小白到一个资深驴友,我们亦师亦友”。而邵奇明校友作为导师也见证了他个性的完善,职业的成长,还作为婚礼的证婚人参加了罗源的婚礼。


邵奇明校友认为,参与到校友导师项目,与学生进行互动其实是教学相长,导师传授给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和职场规则,职业素质修炼;学生教会他年轻人看世界的新视角,和新生代的兴趣爱好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共同进步,保持年轻态。


邵奇明校友对新导师说:“珍惜与新生代的缘分,忘记身份和年龄,交几个年轻朋友,收获一份年轻态!”


杨钦

2008级复旦国际MBA项目(亚洲MBA)校友


杨钦校友从复旦毕业后,曾多次回到管院出席论坛同管院学生分享行业信息,管院学生对管理咨询和企业战略方面的问题,对麦肯锡,BCG等实操的咨询项目也具有浓厚兴趣。在一次分享中,杨钦校友遇到了已经是校友导师的同场嘉宾,这位嘉宾为他详细介绍了校友项目,杨钦校友对于这样一个帮助在校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的项目很感兴趣,再加上兴趣使然,便加入了校友导师项目。


在成为校友导师的时光里杨钦校友遇到了不少难忘的人与事,一位虚心学习很有想法的大二学生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遇到职场问题,或是国际交换等问题,他都会认真思考后提一些专业的问题。我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份作业是,从我提供的上百家招收顶级商学院学生的公司里,选择20家他们愿意去实习或者工作的公司。作为一份开放性的作业,可以五分钟做完,也可以花几天时间认真研究每家公司,他是我学生里至今研究最细致的,不仅把这20家公司按他之前想去的行业分类,还结合他自己的学习交换计划,规划了每个假期希望的实习,他还写了上 千字的小结发给我”,这位同学在零经验的情况下参加了罗兰贝格咨询案例大赛,在杨钦校友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完善方案,最终带领团队拿到了大赛的第二名。


杨钦校友表示,在校友导师项目中,辅导了不少优秀学生,也结识了其他导师,大家一起联合组队取长补短,管院CDO中心和校友中心多位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为学生服务的热情感染了杨钦校友。作为2019年校导“三人行”分享会议的第一位嘉宾,杨钦校友希望有机会为管院多出一份力,分享更多的知识,做出更多的贡献。


杨钦校友有以下三点分享给新导师:

第一,希望导师的热情始终如一,管院学生来自本硕博MBA等等不同的项目,学生有主动,热情,腼腆,内向的,需要用持续的热情,感染带动他们。

第二,希望导师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对职场导师的期盼和诉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是独特的,作为导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多多鼓励。

第三,希望导师间可以有些互动,不管是相互交流,还是联合组队,希望多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有机会多了解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职能,从导师项目中获得终生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来源:“复旦管院校友中心”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