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级管理学院IMBA毛立尔:永远好奇,拥抱未知

2025-01-07|校友走访


19级管理学院IMBA毛立尔:永远好奇,拥抱未知

文章来源:2024年暑假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202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葛浩宇

 

 

毛立尔:2019级管理学院IMBA,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


永远拥有一颗好奇心

不管是哪行哪业,在任何时代,总需要有一群人探索人类的边际。就拿医疗发展的历史来说,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常规,突破现有框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在很多时候,不多好奇一下,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学临床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适应证,但与之相对还有另外一个词叫禁忌证,但有了这些禁忌证难道我们就要放弃吗?历史上第一例心脏介入手术是福斯曼用导尿管伸入了自己的血管,比尔罗特还说过在心脏上动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但如今心外科手术已经挽救了许许多多病人。少说不行,多思考怎么能行。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公司有非常多不同的产品,在我还只是负责一个产品的时候,好奇心就驱使我将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学习一遍,后来突然出现的机会让我管理所有的产品,如果不是之前的好奇心,那我将没有能力接住这次机会。步入工作之后,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各种事情压得喘不过气,但是如果你能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这将会成为你不断进步的动力,驱使你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很枯燥无聊的事情。当你能感觉到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好,你就会很快乐。任天堂的横井军平说过枯萎技术的平行思考(意指用成熟技术来搞创新),一种技术在A行业已经非常普遍成熟,但应用在B行业就可能引起革命性的进步。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路线、不同的领域学习各种各样的新奇知识,而这必不可少地要有一颗好奇心。

拥抱未知,学医是一件很妙的事情

学医很辛苦,路程很漫长,有句诙谐的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抛开功名利禄,学医本身是一件很妙的事情,他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更了解,虽然医海无涯,但是学医能让我们窥探到生命的一角,去了解这个黑箱大概的运行逻辑。一个手机、一台电脑坏掉了,我们可能会很焦虑,但是大不了资料重新来过,手机电脑都能换新的;但是人的身体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是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人对未知是最恐惧的,即使你毕业时没有娴熟的临床技能,但你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当生病时你会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预期。医学是一个不论在任何社会背景、时代条件下都被需要的行业,除非未来机械飞升,赛博成仙(笑)。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会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关注,医疗行业总是会越来越被重视。

医疗行业的未来?

看病就像打仗,医生与病人共同在战壕里面对病魔,而现代战争当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先进的武器。我们不能让医生总是拿着小米加步枪去打仗,好的武器能带来好的疗效,以及更少的并发症。

我现在在一家医疗企业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为了让医生有更趁手的武器,医工结合的模式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款临床武器的诞生离不开医生长期积累的经验,但同时要将想法变为一款能用于临床的产品,同样要有厉害的研发人员。对医生来说,他们的想法是否可行需要经过研发人员的考量,可能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完全实现;对研发人员来说,向他们说明这种产品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来他们会认识到这个产品的重要性,二来他们可以更好地把研发思维代入到临床当中去。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其实还有非常多的环节,未来将会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以推动医工结合的深度发展。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还是一种创新驱动的实际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医师的专业经验和研发人员的技术专长,只有通过有效的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医生往往在临床一线,面对真实的患者和复杂的病例,他们的直觉和经验至关重要;而研发人员则需要懂得这些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切合临床需求的产品。想象一下,当一位医生分享他在手术中遇到的问题时,研发人员的眼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进而开始构思解决方案,这种互动的场景让未来充满了可能性。

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团队合作的考验。从初步的概念设计,到迭代测试,再到临床试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密的协调和配合。比如,在某个关键阶段,可能会因为一个细小的设计改变,而让产品的适用性大幅提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多学科人才加入这一领域。他们不仅要理解医学和工程的基础,还要有跨界的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未来的医疗产品开发,将会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囊括生物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话题:永远好奇,拥抱未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