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外文学院英语刘成科:师道传承,匠心育人

2022-03-03|校友走访


刘成科:师道传承,匠心育人

走访同学:孙露露

校友简介

刘成科,男,中共党员。安徽省肥西人。2003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201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201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主讲本科生《跨文化交际》《外报外刊》《科学研究基础与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主持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界》《科学管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CSSCI收录7篇。

矢志不渝,圆梦复旦

2002年下半年,即将本科毕业的刘师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考研与就业两大选择,他没有举棋不定,而是对两条道路都进行了大胆尝试。适值安徽农业大学来安徽师大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尽管只有两个面试名额,竞争相当激烈,他还是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应聘面试。出乎意料的是他成功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动摇了刘师兄的考研意向,削弱了师兄考研动力,再加上师兄是跨专业考研,基本功本就不够扎实,最终未能考上复旦法学院研究生。但是,要在复旦深造的梦想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在备考期间,他特意请班里擅长篆刻的同学帮他刻了一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印章,在所有考研资料的扉页上盖上了这句话,以此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幸运的是,后来出于事业发展需要,加上刘师兄前往复旦求学的愿望十分强烈,师兄在工作期间成功申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师从曲卫国教授

尊师重道,为人师表

提及在复旦求学期间印象较深的人,刘师兄首先想到的便是导师曲卫国教授。初见曲教授时,刘师兄景仰崇拜便由心而发。刘师兄还特别提及曲老师的《社会语言学》课程虽然老师发给学生的讲义只有寥寥几个术语,老师却用地道流利的英语讲解上午。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刘师兄,让他感叹复旦老师不仅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还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此外,法语系褚孝泉教授也让刘师兄十分敬佩。据师兄:“褚教授的理论功底非常深厚,语言学领域各家各派的观点,他都能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褚教授也因此被学生称作“语言学家”。此外,治学严谨的何刚强教授也让刘师兄印象深刻。何教授曾用潇洒的草书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了整整一页的批改意见。刘师兄说,自己后来搬了几次家,都没有舍得扔掉这本蘸满墨汁的讲义。从与刘师兄的交流当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刘师兄对复旦老师的崇高敬意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在复旦求学期间,刘师兄受益于曲卫国、褚孝泉、何刚强等一批著名教授的言传身教,不仅在学识上见长,在人格塑造上更是以这些大师为教书育人的榜样。自复旦毕业以后,刘师兄回到教学岗位,担任安徽农业大学英语系主任,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兼任硕士生导师。提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刘师兄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具有非常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其次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教学能力,再次是掌握和学生打交道的技巧。刘师兄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十年如一日践行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在高校执教十余载,令刘师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也是让他最有收获感的事情就是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曾历经两年时间指导四位学生钻研项目,助力她们攻读名校硕士研究生。听着刘师兄描述他经常废寝忘食地与学生讨论项目,有时甚至工作到午夜的情景,眼前仿佛浮现出刘师兄与学生们夜晚在教室里挑灯夜战、一起头脑风暴的画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师兄的辛勤指导下,这四位学生在本科期间都顺利地发表了学术论文,更令刘师兄引以为傲的是这四位学生中有三位分别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位保研至南京师大。今年,刘师兄指导的两位学生也分别顺利保研至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刘师兄深刻地体悟到全心全意指导学生,当学生学有所成时能够收获作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是其他任何职业所能享受得到的。

知易行难,勇攀高峰

名师云集、兼容并蓄的复旦大学,刘师兄收获了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与小心求证、敢于质疑的治学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之后的学术生涯与教育事业上一以贯之。目前,刘师兄工作上最大压力在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论文发表与项目申报是刘师兄的一大难题。刘师兄坦言,未来职业发展很可能囿于地方高校的平台与资源。刘师兄当前就职高校是一所农林类院校,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整体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学校提供的平台资源也较为有限。但是刘师兄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当前他以防米哦安致力于充分发扬学校特色,另一方面继续在学术科研方面攀高峰。从复旦获得硕士学位后,刘师兄继续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博士,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争取在跨文化研究与科技伦理研究方面有所造诣与突破。

实践感悟

刘师兄扎根高校教育事业十余载,始终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放在第一位,孜孜不倦地浇灌桃李,在平凡中抒写不平凡,以自身行动诠释何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在校学生,我需要向刘师兄学习,一方面要努力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

最后,刘师兄建议复旦的学弟学妹:“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也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祝愿所有复旦学子都通过不懈努力,发掘自身的无限可能,开拓光明灿烂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