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法律何海燕:学会取舍,知足常乐

2020-11-30|校友走访


何海燕:学会取舍,知足常乐

  走访同学:李福馨

校友简介:

何海燕,女,1975年出生于云南金平,2004-200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现就职于上海市公安局。

  

求学生涯

如同大多数复旦学子一样,在被问到选择复旦的原因时,学姐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因为从小就十分向往”。就读于警校时,复旦在何学姐放假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有空时她便会到复旦听一些讲座,这是学姐与复旦的初次交汇,也让学姐对复旦心生向往,“复旦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非常棒的学校”,学姐感叹道。2004年时,何学姐的单位正好有一个读在职法律硕士的契机,于是便报考了复旦。

谈到在复旦期间最大的收获,学姐说,虽然读的是在职硕士,在择业方面这段求学经历并没有对自己的择业方向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复旦的求学经历使其在视野、阅读量、理论知识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对其看问题的角度、广度、深度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复旦的法学教育理论性比较强,老师认真负责且知识面很广,比如段匡教授、陈浩然教授、潘伟杰教授、郭建教授等等,开拓了我的视野。”学姐补充道:“而且学习法律之后人会比较理性。”理性,学姐认为这是人,特别是女性,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95年开始工作到07年硕士毕业,中间经历了自考本科、在职硕士,关于这段边学习边工作的求学生涯,学姐总结道:“很辛苦,但也很值得。”被问到学生时代遗憾时,如同很多人一样,学姐笑着说道:“当然也不会有重来的机会了,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那当然是更努力地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

工作经历

关于公安这份职业,学姐认为首先要有牺牲的精神,要学会付出,一方面是因为公安这个行业相对于个人价值而言,更注重集体价值,个人的价值不太容易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难免会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只能选择其一的情形,然而做公安的话,“工作肯定是第一位的,这是职业对你的要求”;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忠诚”,学姐强调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很多黑暗面,但一定不能犯错误。”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也深刻体会到学姐对“忠诚”一词的践行,谈起自己曾为之付出了多年时间和精力的技侦岗位时,学姐说的最多的词是“保密”、“这个不能说”。笔者经过检索才了解到,技侦,即技术侦查,工作内容是用高新技术对嫌疑人进行秘密侦查,搜集证据,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抓捕工作。检索过程中笔者发现,正如学姐所述,“保密”和“隐蔽”等词也高频率地出现在对该工作的相关介绍中。

由于高强度的技侦工作,2004年左右,由于身体出现了问题,学姐的情绪状态陷入了低潮,断断续续在家中修养了大半年。由于休养在家,身体也比较虚弱,“当时甚至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算是比较灰暗的一段时期”,学姐说。而后由于身体无法支撑原先的工作强度,于是退到了二线,也开始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复旦期间我学会了方法论,如何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法论”,从而慢慢走出了那段灰暗的时期。

谈到现在的职业状态时,学姐总结道:“不满意总归是有的,但我比较满足。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这是很关键的,而且人应当知足常乐。不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状态之后,又渴求高收入或巨大的成就感,鱼和熊掌是很难兼得的,学会如何取舍。”关于如何取舍的问题,何学姐认为可以通过列表格来分析利弊,一旦做出选择后不要后悔,不要朝三暮四,但是年轻人如果真的选错了路,还是应当敢于纠错。

对于工作的收获,何学姐提到,这份职业需要付出很多,“加班加点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个电话过来,随时随地就要走的。”但她认为很多事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对这份职业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上海现在社会治安这么好,也有我出的一份力”。

实践感悟

正处于人生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的我从这次访谈收获颇多。访谈中学姐说,“要学会取舍”,“要知足常乐”,“很多事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给了我很多启发。比起成功学,我们绝大多数人更应该学习“普通人学”,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目标明确、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普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