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颢学长:面对压力,享受生活
走访同学:王昊晨、潘越
一、简介
姓名:常颢
学院:1999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务:上海碳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公司简介:上海碳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上海,在深圳长沙设有研发中心,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技术。碳泽致力于信息安全行业,近几年,研究开发了多个信息安全产品,如千乘SOAR平台、玉衡闭环漏洞风险管理系统、摇光自动化渗透测试/漏洞验证系统、开阳Web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等等。碳泽的安全解决方案可提供您需要的可见性和洞察力,以帮助您制定科学的决策、制定可靠的行动计划和监控进展。碳泽的解决方案独辟蹊径地将环境威胁分析与跨用户、资产、服务和网络(无论是否基于实体、移动或云)的快速综合数据收集相结合,简化您的风险管理步骤。碳泽简单且独特创新的解决方案已在多家企业和政府机构中使用。
二、访谈内容
王昊晨同学:当初您为什么选择复旦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常颢学长:1999年刚入学的时候电子行业发展很好,是个很火的专业,但恰逢2003年毕业时刚好遇到非典,当年专业发展前景并不好。 我是因为初高中的时候接触到电子线路一些活动,感到很感兴趣,但是后来学习发现好像并不是很适合(常学长笑道)。那时候中国半导体像今年一样在一个高峰上,当时电工还算是学校分数最高的专业,大家觉得就业好,辅导员曾跟我们开玩笑说“在学校等电话就好,薪水也都很不错”,后来毕业遇到非典,反倒是变成同学里较晚找到工作的人。当时因为比较犹豫,非典封校只能远程面试,很多企业又砍掉了校招,所以我们这一届还是受到很多影响。
王昊晨同学:在复旦学习期间,对您影响最大或者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常颢学长:挂科算不算?(常学长有趣的问到)我在复旦挂过一两科。现在觉得没什么,当时感觉很激愤,怎么觉得也不至于挂科,回过头来看觉得是挺难忘的经历,也体现复旦治学还是挺严谨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联谊寝室,跟姑娘跳跳交谊舞之类的,这个还是要坚持一下,过二十年了,我们联谊寝室的关系还是很好,我在复旦认识了很多朋友,不仅是本专业还有别的院系的,我们现在跟联谊寝室的同学还是有联系的,在事业上是互相帮助的,二十年前可能想不到这些,二十年回过头来发现我们这些朋友都是在复旦校园里认识的,我觉得复旦提供了特别好的平台,(这些朋友)后来也帮助我很多。
王昊晨同学:您毕业后的经历是怎样的?为什么选择信息、网络这一行业?
常颢学长:当时觉得本专业工作不好找,7、8月份网络招聘刚兴起尝试投了简历去了启明星辰,那时候启明星辰还很小,我去那里做销售、工程师。跟现在的环境不太一样,那时候美资外企待遇比较好,入行一两年就能到外企做工程师。像hp下面有很多企业安全的部门,我在下面做了很多售前、咨询的职位。 创业是偶然和必然相结合,信息安全行业是最早提国产化的一门产业,很早就做国产的解决方案,毕业在这个行业十几年的时间,感觉不论是资源还是技术上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这几年开始做类似于安全漏洞检测、安全运营自动化偏软件的方面。坦白的讲最近中美关系矛盾冲突,信息安全比较敏感,安全行业首当其冲,双方都觉得缺乏信任感,所以把研发方向也放在国产替代的方案上了。简单来说就是混了很多年,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位子了,就自己做做公司了(常学长打趣道)。
王昊晨同学:您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或经历对您工作方面有何帮助?
常颢学长:坦率的讲,刚毕业没觉得学校给了什么,毕业十几年以后回想起来三个方面留给我的很重要:一是氛围自由,不像我高中一些同学大学辅导员还要去寝室里查寝,晚上还强制自习等等,复旦给了我们很多选择的自由。学校很多选修可供选择,像当年我还去听了像装潢、基督教思想史这类课程,跟本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学术氛围很自由,这让我们的思路很开阔。第二个是治学严谨,我也不是个学霸是学渣(学长笑称)在学业上严格,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直带到现在,平常跟很多同学讲,他们也说是这样。第三最近感触很深,氛围、校友在人生上的助力很大,我最近在创业嘛,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投资、融资还是企业经营上,同学、学长帮助都很大,我想这是复旦带给我的很大一笔财富吧!
王昊晨同学:请举一两个您在工作或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谈谈当时的体会以及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常颢学长:当时一直很迷茫,在成功之前都很迷茫,创业是个特别有诱惑力的事情,尤其是软件行业,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反过来讲,每个阶段都有挑战,刚创业只有四个人,可能要去做业绩,十几个人的时候觉得产品不行,规模再大点问题就变成了融资,我认为这是这个过程很难的一点。每个阶段都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个阶段对能力的要求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最开始可能是要求有技术能力后来慢慢转变成销售方面的能力,到最后又要求你有管理方面的能力,每个时间段都有很多不同的问题,最重要是你怎么面对,做公司任何时候都很有压力,其实年轻的时候创业有年轻的压力,像我35岁以后开始创业,有年纪大的挑战,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没有压力的时候公司也离倒闭不远了,那个时候就破罐子破摔了嘛。其实最难的是起步的时候,很难碰到一个很好的合伙人,这个事情是非常花时间的。做煎饼摊还行,把公司做大还是需要助力的,单枪匹马还是很难。
王昊晨同学:您认为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如何,未来十年的发展和痛点是是什么?
常颢学长:不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看咨询报告,最近显示大学生毕业网络安全行业的薪资是最高的。网络安全更新换代特别快,有很多新概念,解决方案不一样,就对人员有新要求,要求人员有新技术,这是不好的地方,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但是这些对年轻人很友好,入行很快,这是优势。另外一个好的方面是,信息安全发展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阶段时07、0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密集的出了一些监管的要求,然后国内的公司也都上市了(像启明星辰)。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这个阶段,会面对是否继续学习,像我比较没出息就选择出来工作了。在我们这行业来讲,中美关系是出了很大的问题的,不应该说是现在,14、15年的时候就已经出了问题。双方对于安全防御上没有互信,所以现在这是一个特别有很有活力的行业,发展的很快,新增了很多公司,也多了很多机会,像我们公司现在想要招人,好的工程师也很难求,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在蓬勃的发展对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很多。一点不好的地方,安全行业不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可能就是现在国家宣传很好,大家会觉得这个行业很火。但其实这个行业产值相对中等。比如做互联网可以做很多的产业出来,安全行业本身就是受限的不是核心系统。像建造大楼建筑的承包商肯定拿很大一部分,像安防、监控、门禁辅助性的就拿较少的部分,市场没有那么庞大,而且这是个专业化强度很高的市场。但是这个行业生命力还是很长久的,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将来的量子计算,都是需要安全防护的。就咱学校来讲,信息安全有一点偏工科,我了解到最早开在交大、清华,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参加你们(校友云走访)的重要原因,因为我在这个行业见到复旦的学生很少。
王昊晨同学:对于想从事信息、网络职业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常颢学长:我想这个是通用的不只是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这是两条路线,一条是商务一条是技术。技术这条路线其实市场和科研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科研方面可能需要你钻研某一个点发paper做学术,但是市场上需要有更广的知识面,希望你对行业有整体的了解,在整体的框架下,你再结合某一方面,比如结合公司解决方案、客户需求,你在这领域就会做的很好,就会走的比较长久。自己创业就会是技术合伙人的角色,不创业也会是一个某方面的技术专家。销售方面讲情商,对人的沟通能力,对市场的敏锐程度,跟专业技术关系不大。我碰见的成功的人更多是对市场判断很准确,这两方面做选择其实跟性格和兴趣很重要,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销售,感觉自己青睐销售,更侧重市场敏感度,但是现在做的偏技术的多,觉得自己有潜质的话,可以慢慢转到销售方面。技术是基础不然你也听不懂。毕业后再学习的能力很重要,会面临很多的认证,比如你在特定行业可能也会面临厂商认定考试。
王昊晨同学:现代复旦学生和您上学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
常颢学长:复旦学生有特别好的地方,年轻人有时候有点傲气,可能有些公司很讨厌学生有傲气,但是我觉得复旦毕业的人要对自己要有高要求的,可以想的多,做的多一点。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会更好的规划自己,读书更认真一点,当年打网游很厉害,经常有同学不及格挂科。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网游自控力更强,刚入职场沟通能力更好。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毕业的时候师兄跟我讲先踏踏实实干两年打好基础再去发展。现在学生耐心可能少一点,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会想选择换一个环境试一下,静下心来面对压力的耐心少一点,我们这个圈子有句老话,“销售团队在push销售数字的时候其实是很tough”,很多销售、工程师受不了。也有一句老话叫做“哪个山中无老虎,哪个老虎不吃人”,很多孩子会随时换工作,可能现在孩子选择更多,后路比较多,但是我觉得沉淀更久会更好一些,很多年轻孩子也是比较能吃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调整的很快。
王昊晨同学: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的?
常颢学长:人生有些苦早吃晚吃都得吃,自己的公司都是五天按时上下班,生活和工作并不是很矛盾。个人来讲,生活是主线,工作是辅线。某种程度上,生活质量和工作是平衡的,在前十几年生活和工作是高度是同步的,偏向哪一方都不好,不知道你现在谈恋爱没有,谈恋爱是要花钱的,周游世界也是要花钱的,我现在有两个小孩,有了小孩以后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又想他们学习好又想要事业有长进。其实如果看的长远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想要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婚姻生活,你不能说我很穷但是我有很多时间可以陪着你。23这个可以走得通,33岁可能就走不通了。所以这需要你找到一个平衡,有些人上来就选择很拼,有些很佛系,两个方向都没错,最终两者间要找到平衡点,不要太偏颇,如果你疏离一个行业两三年,最后就发现已经成为一个门外汉了,过了35岁以后创业的同学开始变多了,平衡也要自己找。太偏工作死的早,太偏生活后来要花很多代价和时间去适应工作。排除轮回,人生走一遭,生活有很多方面需要体验,有小孩也是很快乐的阶段,24想丁克就丁克,30想要小孩就要小孩,不要框住自己,按照自己更好的想法去做就OK了。
王昊晨同学:您在生活和工作上的下一步目标,比如环游世界?
常颢学长:到年纪就知道了,35岁(的时候)环游世界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人生中两件事不会后悔:一是快乐一点-have fine,你觉得环游世界快乐,你就去环游世界,996很快乐就996。第二件事是Work hard,总要有些收获的就是achievement,考上复旦也很不容易,最后有点收获的时候也是很快乐的,人生的成就感是快乐的源泉。家庭、婚姻生活尽量找到乐趣。工作上,希望能有所成就但是也不需要很大,可能只是客户满意我的方案,帮助同事解决工作问题,公司能够比较健康的运营,一定要说公司做多大,倒也不至于。
王昊晨同学:您觉得目前复旦的专业设置或者学术氛围有哪些不足?
常颢学长:作为一个学渣的视角,这个可能不是复旦的问题,可能中国的产业和学术的结合都不是很紧密,我也有参与一些科创,市场上与学校的相比较有所欠缺,需要与产业相结合走的近一点更好,可能是我这个专业不太是复旦的主要的专业,不管是毕业生就业导向上还是科研成果的转化都会比较快一些。第二是学校里有很好的产业上新的技术,老师去搞些研究,但同学们参与的很少。好的地方是我们这个行业里融资很快,风来了,风能刮几年不敢说,3-5年肯定是有的,这是个很好的契机,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不一定对,但我们的同学里大多数都要回到产业行业上来,早一点接触其实是更好,这可能是个氛围问题,慢慢就会好的。
王昊晨同学:您作为过来人,对复旦的学弟学妹的人生建议是什么?
常颢学长:对自己的要求年轻的时候不要后悔,勇敢去做!不管什么时候回头看都不要后悔这是很宝贵的事情。享受你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觉得很难的时候其实都有很多很开心的时候,就是enjoy your life!
三、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我们和常颢学长的沟通,发现学长对于生活以及人生方向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即使不同的选择会分裂出不同的平行宇宙,我们也不需要在彗星来临的时候去寻找和替换那个完美的自己,人就是因为不完美才完美,只需要无限趋近即可。
所以这也是常学长一直提到的,无论是选择到复旦读信息工程专业还是选择在35岁开始创业,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觉得什么快乐就去干什么,千万次的选择都会演化出千百万种的结果,我们只需要做出无悔的选择,付出努力,然后顺其自然的坦然面对。
6岁的时候会思考是吃棒棒糖还是冰激凌,18岁会犹豫是选古文学还是大热门,28岁又到了思虑是该成家还是再去不要命地闯两年,其实随遇而安,打破框架才是最好的选择。谁也不知道自己的28岁、58岁会是个什么样子的状态,恐惧来源于未知,可快乐不也正是来源于未知嘛!我们可以凭借着这份憧憬和傲气走的多远,走到哪里,会面临哪些痛苦、快乐的事情,这都是生活赋予你的无穷意义。
在复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坐在条椅上晒晒太阳,可以独自在12点的实验室里为了paper薅秃头发,也可以为了一个offer到处奔走,谁也不能去规定我们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自己做出选择,我们自己承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