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公共卫生博士林海访谈稿
走访同学:薛静、刘成成、江昊
校友简介
林海,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至2016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卫生政策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卫生政策。
求学经历
2001年,林海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考入复旦大学,师从郝模教授,在完成3年的硕士学习后,此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在积累了八年工作经验后,林海学长决定重回校园,继续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并在读博期间有幸到瑞典名校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进修半年,那也是博士生涯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段记忆,林海学长说,他在那里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工作经历
政策研究是为了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价的科学化、透明化,最终使多方受益,提高整体社会福利。因此,林海学长的博士研究选择的是抗菌药的消费结构,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又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处方药的消费结构。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国内的研究正在快速开展,也日益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国家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带量采购”和创新产品的价格谈判,药品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完善的监测和评价体系有助于早期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让好的政策能切实落到实处,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当我们询问此次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行业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时,林海学长感慨到,“新冠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中国在这场疫情中打出了漂亮的防控,展示了我国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国家将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这些都为公共卫生学院的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经验感悟
在访谈的最后,学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在读的研究生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真挚的建议。第一,研究生要在读研期间要学会提炼已知,判断证据,找出目前还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盲点,要学会选择重要的研究问题,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选题再学习理论和方法,而不是根据已学会的方法选择问题。第二,公共卫生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公卫人可能面临的海量数据,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在研究生阶段可跨专业学习大数据知识和方法,将会对未来的工作大有帮助。最后,学长建议大家有机会争取去国外进修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实践感悟
在这次对林海学长的访谈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求学的不易,但正是这种不易,才能使人成长;正是这种磨炼,才能使人进步。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严谨地做好科研,把握在校的学习时光,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在此次访谈中,林海学长给我们提出了不少建议,我们会根据这些建议进行反思和修改,争取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活中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