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级哲学王李:隐士/侠情/孩童

2020-12-02|校友走访



隐士/侠情/孩童

——看过冷暖仍守赤诚

走访同学:杨嘉睿、李洋、石慧

对王李学长的初印象是忙碌和认真,十五年的一线记者经验培养出媒体人特有的气质从微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我们怀着忐忑和期待开始了采访,却在学长坦诚自如的分享里找回了自己,也看到了学长隐匿于烟火人生中的三重身份:隐士、侠情和孩童。

隐士情怀——关于复旦

说起自己选择来复旦读研的原因时,学长的答案带着些许的随意和直白。“就是顺其自然,也没太考虑结果。”学长一直觉得,选择复旦、选择宗教学,冥冥之中或许都是上天的安排。学长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思政教育专业,但喜欢看期刊,尤其偏爱哲学,言谈中颇有几分隐士的情怀。当谈起哲学时,学长觉得这是个悬妙的话题,很多时候哲学越谈越觉得深邃。不光是哲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非要建构出一个意义,或许也会偏离最初的想法。所以顺其自然,跟心走,就是最好的答案。

侠情气魄——关于职业

2002年来到复旦求学,2005年去到河南省电视台做记者,至今已经有十五年的光景,提起自己的职业,王李学长就从出世状态切换到了入世的侠士形象。“我想做一线,我想要看看这社会的冷暖和形态。”怀着这样的想法,在台里从事3年幕后编辑工作的王李学长在2008年的冬天投入到一线记者的队伍中去。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凡是政法口的媒体工作,新闻、专题、访谈等等,基本上所有类型所有单位都接触过。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临刑会见》栏目,这个栏目的主要采访对象是重刑犯和死刑犯。

在栏目制作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很多令人或吃惊或心痛的事情,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学长也需要消解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淡化采访对内心的影响。当被问到是否后悔做这档栏目时,学长表示: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只有阳光灿烂,也有乌云遮蔽,你觉得生活安稳,皆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种入世的气魄支撑学长采访了一个又一个对象,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栏目也曾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孩童初心——关于人生

不知不觉采访进到尾声,当被问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或指导时,学长腼腆地笑了。“这怎么给建议啊,我也是个还在学习的人,好多事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才能想的明白,希望我不要误人子弟才好。”面对学长的谦虚,我们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希望了解学长对于复旦“自由而无用”灵魂的看法。说到这里学长表示,不论是自由还是无用,单独讨论时都不过是空泛的概念,只有与人相关时,才能显示出其意义。所谓自由,不管形态如何,究其本质都是我们的精神独立;所谓无用,是我们对于事件的看法。但要记住有用无用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简单来讲,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和保持这种属于自己的自由。至于它有用无用,只有自己最清楚。

诚然,学长也提到了关于这个概念的变化性。毕竟人的一生都在选择,而选择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时当地做出自己真实的选择,然后保持热情,像个孩子般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李学长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有着脱俗的人生观,履行着侠义的职业观,看过社会冷暖之后仍保留自己的初心。隐士、侠情、孩童这三重身份给他带来的不是自我认同的错乱,相反,正是多重角色让他有了更饱满的生命体验。我想用一句话结尾再合适不过:千帆阅尽,归来仍是少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