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友会文创同学会举办月度分享会

2022-07-20|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7月6日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文创同学会举办月度分享会,本期活动邀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力奋主讲,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主持,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张老师以12件报刊收藏分享了上海记忆。这些报刊多取自他个人收藏,从晚清《申报》、民国《密勒氏评论报》、《解放日报》创刊号、1966年短暂取代《新民晚报》的《上海晚报》。同时还展示了印刷时代的器物,如明代木活字、20世纪锌板、铅字、纸样等。

活动在汉口路309号申报馆原址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栋真正意义上的报业大楼。今年正值《申报》创刊150周年。张老师介绍了《申报》历史:1872年在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1909年由华商席子佩收购。1912年,史量才等人合股接盘《申报》,后独资建造申报馆大楼。大楼为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Art Deco),内设排字房、印刷厂、营业厅、编辑部、电讯室、图书馆、餐厅等,1918年正式落成,是《申报》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图片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活字印刷等藏品,他提到我们都是印刷文明的产物,都有铅字情节。没有印刷术和新闻纸,近代文明与教育、信息传播、全球贸易都难以想象,更无法实现。印刷和印刷文明,相当程度上也使公众力量成为可能。


图片


  

随后张老师通过《申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晚报》向我们展示了上海报业的发展。


今年是《申报》创刊150周年。作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传播范围最广的报纸,存在了77个年头的《申报》一直被研究者们视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自晚清至民国,上海与江南一带都将“申报纸”一词作为新闻纸的代称。


图片


图片


图片

  

1949年5月27号,上海解放日,《申报》终刊。次日,在申报馆诞生了一份新报纸,上海《解放日报》。在《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中央决定把《解放日报》移交解放后的上海。1949年5月28日,用同一个排字房,同样的排字工,同样的印刷机,《解放日报》在申报馆诞生。


图片

  

《新民报》1929年创刊于南京,随后相继在上海、成都、重庆、北平发行地方版。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社成立,发行晚刊。1966年《新民晚报》在“文化大革命”中停刊,同年8月23日更名《上海晚报》,短暂发行。

图片

  

张老师还展示了《上海画报》等报刊,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具有新闻史意义的定格瞬间。如第一次上头版的“事故新闻”、“亚洲大专辩论会”追记等故事。


图片


图片


提问环节,在被问及为何收藏报纸以及如何看待现在社交媒体的多样化,张老师认为,没有报纸的存在,我们难以还原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报纸凝固了历史和瞬间,印刷文明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与判断。进入数字社交媒体时代,传播形态多样化,但张老师仍对老牌传统媒体保有信心。他提到,世界报业协会全球媒体“付费墙”表现,排名前二十的,大部分还是19世纪创办的老牌媒体。老牌媒体有传承有理念,一旦和新媒体技术嫁接,遂能爆发进化的力量。

  

有讲述有讨论,本次活动在观摩实物藏品的同时听张老师娓娓道来历史趣事,引发现场数十位复旦新闻系中文系校友的共鸣,频频与张老师交流讨论,现场气氛和谐愉快。最后在复旦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来源:公众号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