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2003级校友张思汇
采访人:2019级临床五年黄奕欣
在采访开始之前,我表示对学长的真诚感谢,能够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此次的采访活动。张学长十分热情,亲切地说,他也很愿意与学弟学妹们交流。此次采访在愉快地交谈中顺利进行。
学长首先分享了他有点“特殊”的复旦求学经历。学长说在高二的时候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拿了非常好的名次。对复旦的向往,以及也有哥哥在复旦求学,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保送复旦,与复旦开启 一段难忘的求学时光。确定了保送复旦的下一年,学长便到学校上课,跟着02级数学系的同学进行大学数学的学习。
当提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时,学长回想起刚进复旦上的第一门课是数学分析,由陈纪修老师教授,这是他认识的第一个老师。陈老师的授课非常清晰,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有缘分的是,在后来的直博阶段,陈纪修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成为学长的博士生导师,给予了非常多的专业指导。
学长直言,数学系的学习很辛苦,大部分的专业课都有难度,数学系的绝大部分同学很用功,经常一起讨论问题。这是他难以忘怀的大学时光。和同学,学长,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当我询问道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张学长表示,数学专业的博士毕业做教职很多,同时他也很乐于分享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想法,感觉成为一名老师很适合自己。
在深情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时,学长也浪漫地回想起在复旦的更为甜蜜的事情,那就是在bbs上认识了现在的太太。
愉快的交流仍在继续,当谈及专业培养相关的话题时,学长肯定了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重要性。这并不是矛盾的事情,而是相辅相成的。学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作为老师的他,在向非数学专业同学教授数学课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学科产生的历史,做些一些趣味性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兴趣,更乐于接受数学知识。同时,学长也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他说,作为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要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是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拓展许多其他知识。
我想学长请教了关于读直博的心得体会时,学长热情地分享了两点心得。首先需要学会读文章,要学会如何去概括,详略得当的阅读文章,对于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步骤、细节、技巧,要注重琢磨和体会。其次是要多和导师进行讨论。学长说,导师境界深不可测,每次与导师请教都会深感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足。
在采访的尾声,学长亲切地对复旦的学弟学妹们寄语,我们要在短暂的求学时光里开阔眼界,不仅是本专业领域的眼界。同时要抓紧时间学习,即使我们还会进行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但是这段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一定要做好积累。
短暂的采访很快在笑声中结束了,学长分享了许多自身的经历与宝贵经验,同时也对母校的学弟学妹寄予厚望,十分感谢学长热情参与此次采访活动。
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采访校友的活动,心情十分激动。能够与优秀的复旦学长学姐们交流,能够了解他们的求学时光,感受人生经验,这都是十分难得,我十分感谢校友会提供这次机会。
张学长十分亲切,我们的交流十分愉快,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学长分享了一个数学系同学的求学时光,也让我对专业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长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时间很短暂的,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注重积累。”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复旦人品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复旦人对自身的要求。
学习并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学长谈起辛苦的数学系的学习时,十分愉悦,并且说,他十分享受与专业同学、学长的交流,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是的,在学习高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头脑风暴,是多么美好的学习时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长在说到自己的直博生涯时,说到两种人。一种是天赋极高,自己很有想法,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他们能够很快地吸收别人的想法,并且迅速运用别人的想法,很厉害。而大部分人只有正常的天赋,那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
这段谈话激起了我对科研生活的向往。或许我们是不那么聪明的人,但是爱迪生也说了,天才是靠1%的灵感和99%的汗水,所以即使日后在科研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也要努力地克服。这是学长传达给我的美好品质,也是身为一个优秀复旦人的优秀品质。
学长分享了许多他的生活趣事,也无形中激励着我,其实求学生活中不仅是高精深的专业课,也还有很多美妙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拥抱,包括友情,包括爱情,包括对学问的热爱和探索,对人生和生活的重新思考。我们可以在复旦校园里,和朋友们不断讨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以在复旦校园里牵起伴侣的手,灵魂交流,走过这一生,我们还可以遇到恩师,在人生关键时刻,指点迷津,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这是复旦大学的强大力量。
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或许这只是小小的一次采访,但是这些活动体现了复旦大学的育人理念,回馈母校。学长学姐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要回馈母校,回馈社会。复旦大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人文情怀,感谢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