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最奇妙的事情
可能就是他和她虽然没有在复旦校园里相遇
哪怕相隔四年
彼此却早已熟悉
因为复旦是他们共同的记忆
因为复旦,我们相知相遇相爱,
并且决定相伴一生!
庄子健
06级管理学院本科
杜彧文
10级管理学院本科
15级管理学院DDIM硕士
我跟他相隔四年,在我大一进入腾飞书院时,他已经从管理学院毕业。但我们同在复旦,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所以我们总有着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而且,我们都毕业于上海市松江二中,这是一所上海老牌的百年名校,更被称之为最美校园,多年来松江二中为复旦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那时,他已经是我的学长。我知道他进入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因此在自主招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参考了他的建议,将管理学院列为第一志愿,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
在我进入学校后,他毕业工作了,我们也就断了联系,但很巧合的是,我们在管理学院的导师也是同一位,周健老师。当得知我们在一起的消息,周老师通过邮件给我们送来祝福。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加入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第16批支教队的一员。
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复旦大学最早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于1998年遴选成立首届研究生支教团。1999年起,首批研究生支教团5位队员赴宁夏西吉开展服务,至今已坚持二十年。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好事”,就是这句老支教队员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于是我决定去往了西海固。从宁夏银川到固原市西吉县,行车要470公里,这段路程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与“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的距离。
支教期间,有一次我回到上海,偶然遇到了他。当时他已经工作了几年,得知我在支教他加了我的微信。就这样,我们的联系也多了起来,他不仅关心我在当地的情况,还主动资助了当地的学生。慢慢地我被他的用心和爱心打动,于是我们在一起了,也开启了我们的异地恋。
回到上海后,我进入管理学院就读DDIM专业,需要在意大利学习一年,短暂的相聚后,我们又开启了一段异国恋。
倒时差的相互关心,分享彼此每一天的生活点滴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在意大利的毕业典礼,他带着我们双方的亲人一起来参与,见证着我的重要时刻。
在复旦的毕业典礼,他也陪我一起。可以说在一起的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错过我的任何点滴,我所有的一切都与他密切相关。
终于,在一起的第5年,我们决定结婚啦!!!
母校复旦,是我们的共同回忆。在复旦我们虽未曾一起,却在四年的间隔中,共同去过老校门、相辉堂……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的共同记忆。
当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行,回忆起那段时光,不禁感叹,最美好的青春是我们选择了复旦,同时复旦也选择了我们,这是最美好的事!
因为复旦,我们相知相遇相爱,并且决定相伴一生!
故事的主角
有你、有他/她、有复旦
还在继续.....
你的故事我来收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你是校园CP如今终于修成正果,亦或是寻寻觅觅终于携手良人,请将你们的复旦爱情故事诉与旦旦听,一起见证你们的爱情,分享你们的喜悦,并接受来自母校的祝福!
2019年,母校校报《复旦》副刊《芳草地》特辟专栏刊登2019年新婚校友的爱情故事,只要你们的故事足够感人,就有机会刊登,并将获得来自校报《复旦》的专属“复旦爱情故事收藏”。
温馨提示
❤夫妻双方均为校友。
❤爱情故事或感言800-1000字左右,并附两人婚纱照或近期合影。
❤2019年举行婚礼的新人,将获赠报纸做伴手礼赠送婚礼宾客。
❤来稿是否入选《复旦》校报专栏以校报编辑部审核为准。
报名通道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上传你的故事吧
复旦大学校友会将和您联系沟通后续事宜
(咨询请洽021-55664307)
组稿|复旦大学校友会
文字|庄子健 杜彧文
编辑|金冰茹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