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攀:公益力量赋能教育公平

2022-08-30|复旦人物

荆攀,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现任“为中国而教”总干事。“为中国而教”创始于2008年,致力于集结和支持优秀青年到乡村任教,在长期为中国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从而推动中国教育健康发展。


01

“一不小心把副业做成了主业”


作为一名斜杠青年,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荆攀一边在外企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益教育活动。她经常在周末赶往农村,对志愿者教师进行培训,然后乘坐周日的夜车赶回城市,这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到公司上班。“我就在公司的洗手间换件衣服,换双鞋子,刷个牙,洗个脸,无缝衔接。”荆攀笑着说道。


图片


“我看过一个TED演讲,一位设计师每七年就要做一次间隔年,重新学习和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认知体系,我非常赞同。”于是,在2013年,荆攀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习有关公益发展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这一年她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热情去探访“为中国而教”的志愿者教师以及未来教育家的成员。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为荆攀带来了更加开阔的视角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她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创造出了更多的火花。然而,她的人生轨迹在2016年彻底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和体力也在逐渐减退,荆攀意识到她需要在外企和公益教育之间做出取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辞去了在旁人看起来非常优渥的工作,一头扎进公益教育事业中。荆攀经常半开玩笑地说:“我一不小心把副业做成了主业。”


在做选择的过程中,不是没有纠结迷茫,放弃原有的工作意味着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和更多未知的困难。“但是,我想明白了两件事。”一个是,人生短暂,精力有限,要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事情上,无关地位和薪资。另一个是,在荆攀的价值观体系里面,做公益教育更有意义。因为通过提升乡村青年老师的综合能力,可以给乡村孩子带来更大的人生可能性或者好的变化。让荆攀高兴的是,精神上的收获远远超出了预期。因为她所做的工作涉及青年人的成长,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不停地思考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了她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了她多方面的学习能力,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获得感。


02

“我的名字一直鼓励我在荆棘中攀登”


刚接手团队的时候,荆攀坦言会明显体验到一个微小企业创业的艰难。首先,“为中国而教”还比较年轻,根基不稳,很容易受到外界政策环境的影响。其次,和团队的磨合也不是一件易事。荆攀是七零后,然而团队的成员以九零后为主,如何去理解年轻人不同的想法、需求和特质,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为中国而教”着眼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乡村自身的特点也为团队工作的展开造成阻碍。比如,学生情况非常复杂,留守儿童比例比较高,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学生的学业基础参差不齐,面临学困生比例比较高的班级,老师上课非常辛苦等,这些问题无疑给新手教师带来巨大挑战。


图片


“但是,我不太会轻言放弃,甚至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兴奋的、窃喜的,我的名字一直鼓励我要在荆棘中攀登。”团队人很少,仅有15个人,她经常和团队成员说:“如果这个事儿这么难,我不要求非得成功,但是我要求我们是最后那个失败的。如果有一天因为这些困难大家都做不了,我只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放弃的。”


在进行志愿者教师培训过程中,“为中国而教”发现了新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学生的理解不不够充分以及在建立师生关系中过于焦虑和紧张。通过多处咨询访问,荆攀了解到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多new teacher organization,这不是某个志愿者老师个人的问题,而是新老师都会遇到的瓶颈。新老师是一个特殊的关键时间,这个阶段的老师培养和其他阶段不一样。深刻地理解新老师发展的重难点之后,挑最关键的点去干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为中国而教”开始思考如何在农村情境下进行有效的新老师的培养,并将其主要专业工作定位到农村新老师的培养上。荆攀自豪地说:“新老师培养,我们不能算是最有经验的。但是在乡村情境下的新老师的培养,我们是最有经验的!” 


03

“做公益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自嗨”


荆攀非常喜欢引用“为中国而教”的前理事长罗维安先生的一段话,那是他知道荆攀准备全职投入到“为中国而教”中时留下的赠言:“首先,做公益不是一种牺牲,否则你就不能挑战自我,在公益事业上再创新高。其次,不能自以为是地处于道德高地,免得忽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所追求的效益,也容易常常贬低其他人,看事情也会过于激进。最后,做公益不能单靠情怀,它是不可持续的,也容易落入孤芳自赏,看不见真实的需要,听不到理性的分析。”


图片


荆攀深表赞同,她也经常告诉自己的团队,做公益本身就不是牺牲,否则很容易感受到一种牺牲感和委屈感,长此以往,人是会崩溃的。同时,做公益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自嗨。荆攀表示,做公益的过程中当然会有很多感动的时刻,但那绝对不是自我感动与自我欣赏,而是实实在在地看到青年教师们和农村的孩子们在机构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或者获得了认可。“看到我们成员老师的一些故事被媒体报道、被别人赞美的时候,我会感到由衷的开心。”“我们有志愿者老师给二三年级的孩子做性别教育,有的孩子特别爱思考,可以直接来问老师,为什么雄鹰使用雄字,而不是用雌字。我觉得一个二三年级的,还是农村地区的小朋友,能有这样的思考,简直太棒了!”谈到志愿者教师和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时,荆攀如数家珍。


04

“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


在荆攀看来,志愿者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一共有四个。第一个是要有行动力,即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有益的尝试。第二个是要好学,要全方位的学习,不光是通过读书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能在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学习经验和教训。第三个是坚忍、积极,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能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力。荆攀指出“为中国而教”不是单纯的支教机构或者乡村新教师培训机构,而是一个以“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为使命的公益机构。强调的不是狭义的“头衔”下的领导者,而是广义的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领导力,其核心要素在于专业领导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视野领导力(包括视野、价值观和策略)和品格领导力(包括激励、品格和领导力风格)。


图片


“为中国而教”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荆攀希望机构不是从规模上取胜,而是在经验方法的输出上找到一些更可持续的方案。首先,在项目实施层面,机构会更加重视和当地教育局的合作,希望在项目地合作几年以后,团队撤出的时候,可以留下一些培养农村新老师的人才以及方式方法。其次,从人的培养方面,机构会更加注重青年人的综合领导力的培养。“除了领导力对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之外,就讲个人而言,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自由和幸福,是需要有些综合领导力的,这方面的能力越强,就更不容易焦虑,也会更自在”。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通过提升乡村青年老师的综合能力,给乡村孩子带来更大的人生可能性或者好的变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中国而教”致力为中国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从而推动中国教育的公平和进步。


从外企高管,到“为中国而教”总干事,荆攀遵从内心的声音,以公益力量赋能教育公平,一头扎进公益教育事业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小有成就,“为中国而教”的公益教育之路常存荆棘,但她一路上初心未改,时时叩问反省,心有一片海,深耕待春来。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生 杨轶博


来源:公众号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