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现为360游戏业务执行副总裁。
问:请问您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朝鲜语?
答:其实是机缘巧合,高考后想上个双保险,于是报名了提前批次,填报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然后那一年法语在江苏省竞争异常激烈,我最终被朝鲜语录取了。我是一个比较看重老师的人,进入朝鲜语之后,我发现我们的老师既勤勉治学,又悉心育人。并且只有十五六个人的小班制教学,班级氛围也很好。所以没再考虑转专业。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特别年轻,且之前没有恋爱经历,想利用外文学院女生较多的优势尝试谈段恋爱,但因为自己较为内向,还是留下了遗憾。建议学弟学妹们要积极跨出这一步,尝试恋爱的滋味,也是大学甚至人生可贵的经历。
问:一般认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直接对口工作是翻译和教师等方向,就业路径其实较窄,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跨专业就业。您是如何跨入游戏行业的呢?可以讲讲您的跨专业就业经历吗?
答:外院就业路径确实比较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拓宽它——尽一切可能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我还未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刚开始尝试过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没毕业的时候做过进出口贸易,后来做过国际物流,也做过翻译这一领域的自由职业者,还在复旦附中的韩国学院做过老师。尝试后发现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翻译等等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我放弃了这些方面的就业。而在复旦附中韩国学院做老师刚开始还很投入,还记得那一年张国荣逝世,我跟韩国学生一起度过了那个悲伤的夜晚。但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和我同住的同学告诉我第九城市(指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招人,且他们要发行《魔兽世界》,我当晚就改了简历,投给了第九城市。再主动跟进要求面试,面试时或许是我诚恳的态度打动了面试官也是之后我的老板黄凌冬,在他的引领下让我跨入了游戏行业,也确证了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由此我在游戏领域深耕十多年,有幸见证了互联网和游戏行业的一步步发展。
问:在跨专业就业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外院学生的语言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呢?对外院学弟学妹们的未来规划有什么建议?
答:我个人认为大学本科学的大都还是很基础的东西,但学习语言其实不仅仅是学习一门专业,更是学习一种文化。我们首先要学好语言,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然后用它了解所承载的文化,从而多一个角度用更高的格局、更广的视野看待世界,在这个接触世界的过程能够让自己在和世界交互的能力上有很大提升,这是学习语言的优势所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将学习朝鲜语作为切入点,并且当时是以韩语翻译的身份进入的第九城市。但是半年以后,凭着对游戏行业的热爱和投入,我成为了全中国“魔兽”(指《魔兽世界》游戏)项目组的第一个成员。所以,对于就业而言,一定要进入自己热爱的行业,因为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难免乏味、失意,只有抱有对工作的热情,才能在不言弃的同时更加努力、投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顺势而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家更多地寻找目前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就像游戏里常说的“顺风局比逆风局好打”。我本身的从业经历还算顺畅,也有近十多年正值游戏行业的快速上升阶段的原因。
我还想补充一点,复旦毕业生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傲气,我和我的同学刚进入社会也是满腔热血,听不进年长者、优秀的人的建议。建议大家要摆正姿态,只与高尚的人为朋,多与聪明的人为伍,如果能遇到适合自己的Mentor更是有很大的裨益。所以大家也要慎重地选择自己的老板,我很幸运,一路走来,遇到多个非常不错的老板,我深深受益。
问:您觉得在复旦收获的什么东西让您至今受用?如果可以重回大学时期,您会选什么样的课程?参与什么样的活动?
答: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我这些年在北京也接触了很多北大清华等各个学校的学生。我很喜欢清华的学生,他们大多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同样作为顶级学府的学生,复旦学生则突显崇尚精神自由的特质,强调自己内心的追求。这两者具有一个共同优点:能帮助你坚守目标,接受延迟满足。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让我们在功利的社会中,能更加洒脱地看待这个世界,立高远的目标,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短期利益,坚守初心,自由地到达那里。
如果让我重回大学时期,我可能会再学一门语言,诸如西班牙语、俄语,或者学习历史。
至于活动,就随心参加吧。
问:复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您大学期间,复旦是通过什么形式来传承红色基因的呢?(比如我们现在的团日活动和青年大学习等等)
答:很汗颜,我当时不够关注,参与有限,感悟也不够。不过我现在工作这么多年,去了很多国家,看着外面的世界,想着中国的发展,就觉得其实“红色基因”不仅仅是值得传承,而是真正地要学习要理解,把它发扬光大。仅仅我党的发展历程这一件事情本身就特别值得学习,我最近正在看党史,因为我要开始新一轮创业,而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强的一部创业史。党史特别值得研究,随便举例比如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部和宣传部的构建和运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智慧也可以运用在任何企业管理中: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才是真正决定这个公司能否实现稳定发展、能否实现持续突破的最根本因素。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公司在前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之后,因为组织结构的变革和文化的进化没有跟上,最后逐渐衰败。现在国内几家大公司,你随便拿来套这个逻辑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透。
问:复旦外院的院训是“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外院学生作为学习外语、广泛接触外国文化的人群,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方式,而很多东西都能作为中国故事的载体,包括游戏。您觉得在游戏领域可以怎么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呢?
答:从过去这几十年的实践和二十年游戏行业的发展来看,游戏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文化输出手段。我觉得在最近的五到十年里,中国游戏的出海和中国基础建设的出海一样做得特别成功。过去我们国家做过很多文化传播的尝试和努力,比如孔子学院,比如电影都没有获得特别有突破性的成果,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也要坚持做下去。但是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游戏行业出海首先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像《COK》、《阿瓦隆之王》还有最近的大家应该都注意到的米哈游的《原神》---那是三个交大毕业生创造的。《原神》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一直在畅销榜首。虽然这个游戏不是一个纯中国文化的游戏,但里面也有中国文化的植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可以看到我们游戏行业现在确实是扛起了文化出海的大旗。我因为在北京,和领导们接触得比较多,尤其宣传口的领导们。他们现在都已经把游戏对外输出这件事看作是文化输出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目前中国的游戏还只是在产品输出的层面,很多产品还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国的文化。但是随着中国游戏在游戏市场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后面也会有更多的能显出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会越做越好。我相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而且不久也会实现。希望其他的一些文化产品,比如电影电视动漫,也赶紧跟上。
问:游戏里的中国文化应该以什么方式传播呢?像《王者荣耀》那样的方式您觉得可以接受吗?
答:可以接受啊。因为文化这个东西本来就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潜移默化的,特别生硬的方式其实很难为人所接受。就是应该以一种持续的稳定的长期的不同类型的输出让世界各地的人更多地去接受中国文化。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什么形式不重要。中国游戏的输出从一开始都是一些休闲类游戏,然后是一些策略类游戏,现在有了《原神》这种二次元类型的游戏,后面还会有带有更多中国文化的游戏。所以不要去纠结游戏中的呈现是否完全符合大家对中国文化的固有印象和预期,关键是规模、效果、周期等等。
问:有没有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答:当年我们游戏行业是杂牌军,仅靠热爱热情。现在是正规军了,虽然不是风口,但是还是持续上升的行业,欢迎喜欢游戏的小伙伴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