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进:走进凉山,初心服务

2021-01-06|复旦人物


前言



本次采访嘉宾是董永进学长,他线上与我们分享了这一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基层锻炼的工作经历。在他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复旦学子身上体现出的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下面让我们走进他的生活,倾听他的故事。

图片

访谈对象:董永进

基本信息:复旦大学法学学士、硕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经历:

2019年成为选调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基层锻炼

2020年11月担任雷波县上田坝镇兴隆湾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员


挥别校园——从社会实践到选调生

和大多数研究生学子一样,董永进学长也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连续生活、学习了七年,但在这七年中,他并没有选择一直沉浸于校园里的恬静与美好,而是跨出校园外去接触基层社会那陌生却又色彩斑澜的现实景象。因为在校期间的多次社会实践和调研项目,让他明显地感觉到校园里一般抽象的理论原理和现实中具体复杂的基层实践之间的距离,以及弥合两者距离的重要性,他毅然决然地报名选调生项目,为国家与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楼


走进凉山——见证脱贫攻坚沧桑巨变

雷波县景色一瞥


2019年的金秋十月,脐橙时节,董永进来到了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初来乍到,眼前的所见所闻让董永进联想到了“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深度贫困县”等平时只在报纸或网络上才看到的词汇,现在竟活生生地变成了眼前的现实。现在,董永进作为一名到基层锻炼的选调生,马上要加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斗中去。


竹苑新村全景


当时刚到凉山不久的董永进,对几次走村入户印象深刻。


第一次走村入户,是参与一次县纪委监委的督查活动,董永进深切地感受到了“细致”是一项基本功。对村民的孩子上学、家庭就业收入、安全住房、基本医疗等情况都要细致深入地询问,一项一项地仔细核对。看到最艰苦的村庄通了公路,贫困的村民住进安置房,每个村都建了幼儿园,董永进的心里充满感慨,这些都是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一定要巩固和发展好。


第二次走村入户,董永进是作为“脱贫攻坚·感恩奋进”教育宣传活动的宣讲成员,主要宣讲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政策,听到有宣讲活动村民们都积极地参加,时值寒冬腊月,但寒冷却丝毫没有减少村民们的热情,现场时而响起雷动的掌声,村民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是大家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三次走村入户,是彝历新年前夕,董永进跟随凉山州纪委监委相关同志赴定点帮扶的几个村入户送温暖。盘山公路上远远便能看到远处五彩斑斓的美丽民居依山而建,这是当地一处集中安置点,也是目前董永进驻村帮扶的地方——竹苑新村。新村共安置122547人,集中安置前,村民们居住在高山深处,路难行、病难医、衣食难足。搬迁后,新村修房修路、发展产业,村民的生产、教育、医疗、卫生等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二次入村扶贫脱贫宣讲


谈到基层见闻,董永进感慨万千,主要有两点深刻感受:一是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带来沧桑巨变。凉山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彝族是“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之山高谷深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为脱贫攻坚带来巨大挑战。脱贫攻坚战的打响、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让硬化路面真正通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庄,让“两不愁三保障”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现实。二是精准监督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雷波县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定点帮扶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指导多,县纪委监委的监督工作也很有特色。近几年通过“清卡行动”和“明目行动”,分别聚焦惠民资金发放乱象治理和扶贫领域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同时,对教育、医疗等直接关系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领域加强监督,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法保障,这也是整个纪检监察系统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


每次走村入户,看到村里点点滴滴的变化,总让董永进感到幸福,而这幸福背后都是像他一样的无数脱贫攻坚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绘成了村民们美好生活的蓝图,汇成了脱贫攻坚的沧桑巨变。


深入基层——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幸福

202011月,董永进作为村支书助理、驻村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工作一段时间,董永进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基层干部工作辛苦但不怕苦,雷波县全县干部近几年所有节假日几乎都没有安排休息,以全年工作日的状态投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周末入户帮扶、晚上开会加班等情况也是“家常便饭”。雷波县发扬党政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拼、群众苦干的“四苦”精神,特别是用“干部苦拼”带动“群众苦干”,以实际行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同实现脱贫致富。


驻村以来,董永进迅速把安置点的122户都走访了一遍,了解实际情况后,计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在乡村教育、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纠纷解决和移风易俗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董永进还说:“在基层锻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学习‘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学生时期比较欠缺的。“


 安置点村民种植的中草药和养殖的牛群


目前,雷波县各个村都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产业,据董永进介绍,他所在的安置点有的村民靠养牛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年产量能达到几十头,还有的开始种植中草药,村上也注重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旅游。董永进特地为当地的村子注册了公众号,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大凉山的新农村。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会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努力为村民做一些实事。


在驻村工作中,董永进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语言不通。他所在安置点的村民全部是彝族,大家交流主要用彝语,很多人汉语交流并不顺畅,有些年纪大的人只会讲彝语,既不会普通话,也不会四川话,所以沟通起来有障碍。不过董永进并没有因此放弃了与群众交流,而是更加积极地走访群众,语言不通,就找一些学过普通话的学生做翻译,自己也在积累一些彝族常用语言,靠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没过多久,便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了村民们的“知心干部”。每年1120日彝族年是彝族人民的一个盛大节日,在节日当天,董永进与驻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送温暖,在村民们的热情邀请下,一起参与了彝族年的达体庆祝活动,看到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董永进心里也暖暖的。


董永进入村走访时和小朋友一起烧水


彝族年期间,有件事成为了董永进心里的牵挂。按照当地的习俗,彝族年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董永进走村入户来到了村上最困难的一家,眼前的一幕让他眼角湿润了,他回忆说:“这户家里两个小孩子都在上小学,他妈妈带着他们烧开水、刮猪毛,其他人家杀了猪都是成年人在处理年猪、烧水,小朋友都跑出去玩了,然而这家让我感觉有点心痛,孩子的爸爸去世了,只能他们两个帮着妈妈一起干活。”于是董永进加入到了两个小孩子的“行动中”帮他们烧水,他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多关心这类家庭,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董永进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默默奉献自己,为村民谋幸福成为了他最大的幸福。


关注学生——教育为先,未来已来

董永进和驻村队员同小朋友们合影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驻村这段时间,通过与孩子们不断的交流沟通,董永进尽力了解他们对自身学习的需求、对未来教育的期待,解答他们学业上的困惑,也了解他们父母的生产生活、家庭的点点滴滴。脱贫之后,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也逐渐从有学上发展到有好学上、学得好。这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育问题成为董永进考虑的核心问题,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的孩子们的教育,如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成为他思考的焦点。最近凉山天气越发转冷,山上已出现积雪,董永进观察到村幼儿园的取暖问题:虽然活动室配备了2台电暖气,但孩子们午睡的房间仍没有什么取暖设备。于是,他多次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到午睡房间确实有增加取暖设备的实际需求,在他的努力下,通过爱心人士的捐助,取暖设备已于近期成功安装完成:孩子们吹上了暖暖的空调。董永进说:“孩子们都是我们村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必须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呵护好。”


村幼儿园教室


教育为先,未来已来,让这座被称为童话村的安置点——雷波县竹苑新村不只有童话,更有梦想与未来。董永进也想再次对关心帮助新村发展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心关注新村发展,来考察、调研、旅游。


后记

虽然董学长参加选调生的相关工作刚满一年,但他的分享让我们真实地、鲜活地感受到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状态。同时,学长最后也和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对于选调生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选调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加是一项事业


对于选调生而言,作为一种职业,兴趣很重要,保持对一份工作长久的兴趣,才能对工作保持好奇与探索,进而主动学习、持续钻研、不断提高;作为一项事业,热爱很重要,内心持续保持热爱和对这份事业价值的认同,才会永远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现在和脱贫一样重要的或者说更为重要的就是防止脱贫县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像董学长这样的更多选调生的追求和目标。


文章来源:复旦法学研究生团学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