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友会成立40周年系列讲座(第三期)成功举办

2023-09-13|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2023年9月10日,复旦北京校友会成立40周年系列讲座之第三期“企业标准升级国家/国际标准实务”在北京·三湘园举办。活动由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内专家组首席专家、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校友会会长徐永前主持。活动邀请ISO卓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益谊博士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与途径》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界、金融界、律师界的校友、行业专家参加并进行了专业研讨。



徐永前会长首先以“规则对标、规制协同、管理优化、标准引领”开题,结合自己在四个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出台的ISO 37302、ISO 37303)中的工作体会以及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全球化的步伐中的重大价值和紧迫性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参加国际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就是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标准化能力的体现。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从被国际标准“拒之门外”,发展成牵头发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这些是我国几代标准人努力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标准“一带一路”全球化的步伐还满足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需要结合产业基础在重点领域发力,全面推进中国标准“一带一路”全球化,所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王益谊博士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与途径》专题分享中,首先以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食品标签为例,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讲述了食品标签中“产品标准号”对生产者、消费者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发了参会者对“标准”所产生的价值的浓厚兴趣。随后,王博士针对国际标准的定义、制定国际标准的价值、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意义进行了专业解读。她指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的体现,又是把握各领域全球技术发展动态、推动产品服务实现更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同时,在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层面,王博士希望优秀企业能结合自身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国际化布局、制定标准化战略,充分认识到国际标准化工作中聚焦资源配给保障、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性,并明确精准推进国际标准化参与的路径。在分享过程中,王博士还以集装箱标准化对造船业、港口建设业的影响,中国优秀新材料企业通过引领行业国际化标准从而实现企业成功上市的良好实践,意向企业如何在国家标准委统一管理下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方法等多角度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启发大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方式和途径。


交流期间,参会人员也从自身行业发展状况出发,对涉及通讯行业、数据资产领域、新能源领域、ESG领域与相关标准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踊跃发言。


此次交流,参会者对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实现企业技术能力验证、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获得国际同行认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达成了一致共识,达到了座谈会策划的预期结果。



图片


附:王益谊博士演讲稿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与途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理论战略所所长、研究员

王益谊


一、什么是国际标准?

根据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的定义,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目前国际标准主要由三大标准组织发布,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这三大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几乎覆盖了所有与标准化活动有关的技术领域。除ISO、IEC、ITU之外,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发布国际标准的还有几十个机构或组织,诸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海事组织(IM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


二、制定国际标准有什么好处?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制定国际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83届IEC大会贺信中强调,“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这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对此,各地方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都有支持政策,部分地区甚至会对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直接给予资金奖励。

二是把握领域全球技术发展动态。国际标准化活动汇聚了全世界在本领域的相关方,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检测认证机构、政府机构、消费者等人员,很多都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所在领域技术最新趋势和潜在风险,能够提前应对相关变化,进而在开展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占据主动。

三是推动产品服务更好“走出去”。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消除技术性壁垒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国际标准,可以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接受”。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时,可以积极推动自身优势技术纳入到标准当中,从而获得国际同行认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制定国际标准,不仅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了验证,还可以更好被全世界所了解,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三、企业如何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一是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制定标准化战略。首先,企业需结合自身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国际化布局,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架构,完善标准化顶层设计,从上至下推动国际标准工作开展。其次,围绕自身主营业务开展对口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研究,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挖掘,掌握国内外标准研制情况,寻找国际标准空白领域开展标准提案前期准备。再次,固定团队跟踪对应领域技术委员会工作进展,分析企业国际标准提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市场需求度。

二是聚焦资源配给保障,加强培养和储备。国际标准化工作投入较高,需要长期稳定的人力和资金支持。首先,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是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包含管理型、技术型、服务型三个方面的人员。完善国际标准化人才库的建设,广泛吸收专业技术扎实、具有国际视野、英语交流无障碍的高素质人才,尝试邀请国外专家加入,提升标准提案及技术输出的全球相关性。其次,凝聚行业力量与共识,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制定企业激励机制,促进标准化人才意识的提升和业务技能的培养。

三是明确国际标准化参与途径,突出精准推进。首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标准委”)是代表中国参与ISO、IEC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活动的国家机构,我国企业需要在国家标准委的统一管理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其次,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可以从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去开展工作。在企业层面,可申请承担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的秘书处工作;承担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提出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提案;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参加或承办国际标准会议和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等。在个人层面,担任国际或区域标准化组织的官员或成员,担任TC、SC的主席或副主席,工作组(WG)召集人或工作组注册专家;对国际标准草案提出专业意见等。

来源:公众号 复旦北京校友会

最新文章